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幼虫均有较高的致死率,蜡蚧轮枝菌孢子浓度高于5×105个/ml、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高于3×107个/ml时,药后7天校正死亡率都在81%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天(浓度与室内试验相同)校正防效都高于80%.  相似文献   
92.
以棉花耐黄萎病品种中棉41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为材料,通过测定黄萎菌诱导前后活性氧积累及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棉花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黄萎菌后36h,2个品种的棉花叶片O2-产生速率均达到高峰,而中棉41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冀棉11;同时,叶片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也均达到一个高峰,中棉41中MDA含量高于冀棉11;在接种后24h和36h,冀棉11和中棉41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达到一个高峰,且冀棉11变化幅度大于中棉41;对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接种后24h,2个品种均达到一个高峰,但是耐病品种中POD活性增加幅度不及感病品种。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的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系参与不同的抗性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3.
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大丽轮枝黄萎病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并对该菌种轮枝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进行详细描述,确认了微菌核的存在。筛选出快速鉴定该菌种的特异性引物Vd3/Vd4。同时,利用10对RAPD引物对实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枝黄萎病菌种间存在着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4.
拮抗茄子黄萎病菌土壤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的生防价值,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与汉中地区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154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ZX-10-4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有17株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且抑菌活性稳定,其中菌株ZX-10-4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达90.15%;活性菌株ZX-10-4发酵原液对茄子黄萎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00%和60.33%,稀释5倍液的防效也在50%以上。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ZX-10-4为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的近似种。  相似文献   
95.
 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个高抗黄萎病的内生菌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将其命名为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把该菌标记后,每株棉花施用该菌株达到1×106 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栽抗病实验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6,1×107,1×108 cfu,其在结铃期的发病株率仅为8%,5%和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株率高达96%。2008-2009年的小区防治结果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8 cfu时,2008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14.8%和8.5,对照分别为53.3%和26.5,2009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9.4%和6.5,对照为37.8%和18.8。这些结果表明,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菌体可以诱导供试链霉菌合成蛋白酶;诱导粗酶液对病原真菌菌丝有溶解作用;当菌体添加量为10 g·L-1,28℃培养7 d时菌株Z13蛋白酶活性高达4.24 U;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碳氮能源时供试链霉菌能产生活性较强的抑菌物质;当菌体添加量为20 g·L-1,发酵液稀释5倍时菌株B49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大抑菌率达95.7%。  相似文献   
97.
新疆南部棉区黄萎病菌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对采自新疆南部(南疆)棉区的36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其病原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情况。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致病性强、中、弱的菌系分别为27个、4个和5个,各占75.0%,11.1%和13.9%。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36个菌系中落叶型菌系12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24个,占66.7%。经统计,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指分别为43.8和31.8。接种试验证明,无论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接种后都可产生落叶症状,但落叶的情况有明显差别,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还与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与ISSR遗传分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河北省17个主要植棉县采集棉花黄萎病株,分离获得52个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对其培养特性、致病性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菌系培养性状研究表明,在采集的52个菌系中,菌核型菌系最多,其次是菌丝型,最少的是中间型,3种类型菌系分别占总菌系的51.9%,38.5%和9.6%。利用7个抗、感不同的鉴别寄主在光、温、湿可控的生长室鉴定了病菌的致病性,供试菌系可分为致病力强、中、弱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供试菌系的51.9%,21.2%和26.9%。在供试菌系中存在比落叶型菌系致病力还要强的非落叶型菌系。基于病情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系存在明显致病力分化,但与地理来源无关。菌核型菌系和中间型菌系多表现为强致病力或中等致病力,而菌丝型菌系的致病力变化较大。在136个ISSR标记中,80个属于多态性标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58.8%。基于ISSR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分化较小,并且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相关。  相似文献   
99.
以茄子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细辛(Herba asari)提取物灌根处理茄子幼苗,研究其对茄子黄萎病的抗性、植株生长状况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浓度的细辛提取物均降低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作用强度随着细辛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略有下降,预防处理明显比治疗处理效果好,4 g•L-1细辛提取物预防处理的防治效果可达86.26%;不同浓度的细辛提取物对茄子幼苗的株高、茎粗、鲜质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最佳处理浓度为4 g•L-1。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鉴定与筛选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农艺性状,为丰富新疆棉花资源库提供黄萎病抗性资源。【方法】2018、2019年调查棉花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检测吐絮期测产、取样考种、纤维品质。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各指标相关性、病情指数聚类分析。【结果】18份国外种质均为中早熟性类型;均为中等株高;果枝始节差异不显著,黄萎病高抗株系占5.55%,抗病占27.77%,耐病占44.44%,感病占22.22%;病情指数除了与有效果枝、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聚类为抗、耐、感病三类,其中,4号为高抗材料。【结论】抗病材料6份分别为2、4、6、9、11、16号,耐病材料8份分别为1、3、5、7、8、12、14、15号,感病材料4份分别为10、13、17、18号;籽棉产量较高材料5份分别为3、4、9、11、15号,纤维品质较优材料3份分别为1、9、11号;筛选出2份抗病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为9号和1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